。这样的话,就像了。黄文秀的言行是发自内心的,我们演起来却很难,因为你没有她的经历,很难完全认同。比如,有人告状挑你毛病,你怎么爱他呢?这需要你多有涵养。但黄文秀有,她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对农村的情感,都是天生的,不是装的。她要建幼儿园,要改变农村,都是她发自内心的,我们演‘发自内心’就很难,这对杨蓉是很大的挑战。”
当知道剧组在拍黄文秀的故事时,当地人开车好几个小时,只为去现场看看文秀书记像不像。让雷献禾高兴的是,杨蓉顶住了压力。“杨蓉是优秀的演员,她有台词压力、语言压力、人物认知压力等等,都需要慢慢解决。有问题我们就及时交流,及时探讨人物问题,她给我很多意外的惊喜,对她的表演,你能认同是一个层次,感受到精彩是另一个层次,能做到精彩,就要有别人达不到的程度了。拍了七天之后,我和她说:‘我不在现场,你也能演得很好了,‘演’会出错,但发自内心,就不会错,怎么做都是对的。”
有一场戏是黄文秀喝醉了,想起了父亲,放声大哭,雷献禾导演说那场戏是一场重头戏,“开机十多天就开始拍这场,不好演,全靠演员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当时有些担心,而且那时天快黑了,不拍又不行,心里着急,结果杨蓉一条就成了,那是非常感人的一场戏。”
遗憾,黄文秀父亲没能看到这部剧
《大山的女儿》中,黄文秀和父亲虽然戏不多,但是他们的父女情却是全剧的一大泪点。令人遗憾的是,黄文秀父亲今年年初去世了,未能来得及看这部剧,提及此,雷献禾导演也是唏嘘不已。
在雷献禾导演看来,父亲就是黄文秀的导师:“她的父亲虽然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但是对黄文秀影响很大,黄文秀的论文题目还是父亲帮她出的。所以,黄文秀说她很感谢父亲。”
《大山的女儿》剧组也多次去采访看望黄文秀父亲,“我们在采访中也深切感受到他们深厚的父女情,剧中我们也尽力希望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遗憾的是,受篇幅所限,她父亲的戏删掉了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剧中父女的感情,还是呈现得不错。在黄文秀去世后,她父亲拒收抚恤金那场戏,是真事,但是并不好拍,那是一场重头戏,最终这场戏完成得很好。”
黄文秀父亲生前曾说很期待看到《大山的女儿》,雷献禾非常遗憾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播到20多集时,黄文秀的姐姐给我打电话,说很感激我们,拍得很好,她看到了真实的黄文秀,很感动。”
《大山的女儿》最初剪完是48集,后来剪到40集,播出时又被剪到30集,雷献禾遗憾这部剧难免有不完美、不完善的表达,一些拍摄新手法也剪掉了,“这些都是大家心血的结晶,但是能播出来就是胜利,而且能被观众喜欢,更是令我们振奋。我们也问心无愧地说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中,我们已经尽力了。”
不仅希望观众被感动,
更希望主人公的思想抵达观众心中
《大山的女儿》是部催泪剧,观众评价“太好哭了”,拍过《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催泪作品的雷献禾说他以前的作品,自己从来没哭过,但是这部《大山的女儿》,却让他落泪了。“我在现场拍戏时从来不哭,因为有很多事找你,会受干扰,所以,别人在片场掉眼泪,我总是很冷静。我看《大山的女儿》哭,是拍完之后我们马上剪辑,剪辑让我看时,我哭了。我之前拍了很多作品,都把别人看哭了,但是我一滴眼泪也没掉过。可是《大山的女儿》却让我哭好几回,而且有的地方是每次看、每次都哭,其实再看时你已经有预知了,但我还是看得眼眶湿润。我哭是因为真被演员的表演感动了,他们不是演出来的,像黄文秀父亲有病,她却不能回家,看到丰收高兴,却又为不能尽孝而心里难过。如果杨蓉是表演掉眼泪,我就不会被感动,因为那是技巧,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难过。”
雷献禾坦承现在让观众哭很难,因为观众早已“见多识广”,泪点被调高,越来越“挑剔”,且对问题的理解也是越来越多元,以至于让他觉得“难以捉摸”。在他看来,对英模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来说,让观众感动应该是基本要求,“观众都没感动,你还想通过作品传达什么?”
尽管如此,雷献禾导演说自己不希望观众对一部主旋律作品好的评价只是被感动地流泪了,“我更希望的是主人公的思想可以抵达到观众心中。做到这点其实非常难,因为主人公想什么,主人公独特的思想观点,独特发现,你要让观众感受出来,不是用嘴说,而是要通过情节和人物关系去表达。我们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这是我多年来做主旋律作品一直在努力摸索的方向。”
雷献禾认为导演不是万能的,一个导演能拍好一类题材就不错了,“主旋律题材也有很多种,你能拍好的,可能也只有一种。每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这和你的素质、阅历等等有关。所谓能力,应该是能创造奇迹,比如你今年作品50亿票房,下一部可能就60亿,如果你永远是10亿票房,那只能说你能挣到钱。”
雷献禾给自己的定位是“拍低成本的小众主旋律题材”,他很欣慰于自己拍摄这类题材,因为他觉得自己拍的人物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可以给社会、给观众以榜样和启示,“就像黄文秀,她爱看的两本书是《红星照耀中国》和《贫穷的本质》,《贫穷的本质》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黄文秀的思想很深,她探索的是如何能够永远摆脱贫困,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和挑战。我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黄文秀的内心,了解她的思想,我觉得这也正是我拍主旋律作品的意义。”
雷献禾表示,现在的主旋律题材比以前拍摄难度大很多——观众的口味,题材的严苛,不算挣钱,收视率不一定高而被院线、播出平台“嫌弃”等等,但是影视作品不能只有娱乐作用,所以主旋律题材不可或缺。
对于雷献禾来说,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拍好主旋律,如何做到“曲高却不和寡”,怎么能把小众音乐变成流行歌曲,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并喜欢。而他反复思考和实践获得的答案是,唯有真诚。(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