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已经三天,但南京都市圈不少市民还沉浸在“牛奔虎啸迎新春”大型融媒直播的欢乐中。
大年初一至初五,这场活动以多场次直播、多场景串联、多样化呈现方式,传递出南京都市圈城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文化相通的浓浓年味和不断加快的同城化进程。
2021年2月2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发展规划获批后,都市圈城市互联互通,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硬连接”升级,让“同城化”不断加速。
轨道上的都市圈,贴地起飞
1月30日下午4点,家住镇江市区、在南京江北新区上班的高先生,不慌不忙收拾起办公桌,结束牛年的工作,回家过春节,“地铁转高铁,高铁19分钟到镇江,没啥好着急的。”
同一天,家住芜湖的“90后”小伙邹俊杰也正在南京上班,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表彰年会,并荣获“最佳新人奖”,“过年了,肯定归心似箭,但这个‘箭’交给地铁转高铁吧。南京南站到芜湖站只要30多分钟,通勤时间和南京有的片区差不多,跨城演绎‘双城记’感觉没啥不一样。”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以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轨道上的都市圈”贴地起飞,让“圈内”各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地居民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近。
“2021年,是南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之年。这一年,南京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宁句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宁马、宁滁、宁扬三条城际同时开工——东北向,南京轨交扬州仪征;东南向,轨交镇江句容;西北向,轨交安徽滁州;西南向,轨交安徽马鞍山。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正在连点成线、接线成网、结网成环,南京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今年,南京综合交通建设年度投资将达520亿元,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提速——2022年,将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主体工程,全面建设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及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扬镇宁马铁路和南京北站配套工程等。南京将不断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支撑南京都市圈加速“东进”“西融”。
公路上的都市圈,高速成网
“轨”相交,拉近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公路建设,进一步满足“点对点”的交通需求。
今年春节期间在南京江北新区一家制药厂加班的张师傅是滁州来安汊河人,每天下班,他都要经过一个渡口。
这个渡口位于汊河大桥东侧3公里左右,渡船一天来回要跑100多趟。“现在到南京上班的人太多了。”摆渡人感慨道。
不过,摆渡人也在开始为自己的新工作谋划,因为这里即将新建一座大桥——黑扎营大桥。根据规划,黑扎营大桥起自来安汊河镇新城大道,向南止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汤盘公路(G235),全桥加连接线共计2公里,建成后将为区间增加新的城际通道,让两地通行时间平均减少约40分钟。
“新桥通了,新城建了,新工作还要愁吗?”摆渡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市发改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都市圈城市正在研究构建环都市圈高速公路,推进环线江宁段、浦口段及锦文路过江通道工可研究工作,同时开工建设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打通工程,释放交通新动能。具体到今年,全市将加快骨干路网构筑,建成宁宣高速、宁马高速改扩建等5个项目。续建126省道等13个项目,新建宁滁高速、312国道快速化东延段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锦文路过江通道、都市圈环线高速、南京至和县高速、356省道六合段等项目方案研究,持续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
公路上的都市圈,正在一步步增加“同城化”给市民带来的获得感。
航道上的都市圈,通江达海
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增强南京枢纽城市国际门户作用。南京城市交通地位再次实现晋级。
南京枢纽城市国际门户作用体现在哪儿?区域航运中心功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2019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入选类型即为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说明南京港在长江经济带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后,我市不断提升区域航运中心地位,加快修编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规划,建成西坝、龙潭港区疏港铁路,开工建设新生圩码头技改工程;推进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建设,开展航运公用服务大厅升级改造,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发布长江沿线首个集装箱货量指数,聚焦构建江苏江海河航运物流指数体系。
根据规划,南京都市圈城市还将共建江河海联动航运中心。围绕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打造淮安淮河水运中心和滁州、宣城内河港口集散中心。开展水阳江航道规划衔接和前期工作,打造以长江航道为主体,以芜申线、秦淮河航道、驷马山干渠、合裕线等高等级内河航道为骨干,以其他航道为补充的通江达海内河干线航道网络。积极推进南京港与中上游港口城市间外贸中转业务,加强城市间口岸合作,推进近洋航线发展,提升口岸中转服务水平。
江水滋润都市圈,长江是都市圈城市共同的母亲河。因水而生、因江而兴,水网密布的都市圈城市,将共建航道上的都市圈,通江达海,融入更大发展空间。
跑道上的都市圈,辐射升级
1月18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披露一批重点项目工程最新进展。其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航站区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完成专家评审,形成3个推荐方案;已建成入境航班专用航站区工程。
而根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圈内各城市也正在协同打造现代化机场群。
优化空港布局和功能协调,形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等周边机场为辅助的机场体系。加快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客货运功能,实施扬州泰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展滁州机场前期工作,提升芜湖宣州、淮安航空货运功能,统筹建设一批功能协调、兼容互补的通用机场。强化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国际客货运全球联结、洲际直达能力,加快都市圈城市候机楼规划建设和功能提升,推进溧水空港大通关基地建设。其中,通用机场群包括南京江宁、南京高淳、南京六合、常州溧阳、常州金坛、镇江大路、淮安金湖、滁州明光、滁州天长、马鞍山和县、芜湖无为、宣城旌德、宣城郎溪、宣城绩溪等。
今年交通部门还将积极推动扬镇宁马、宁宣铁路正线引入禄口机场设站,推广空巴联运、高铁接驳、旅游包车等定制运输服务,推行省内、长三角区域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增强居民畅行体验度。同时,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加快推动互联网+客运服务融合,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王健 宁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