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东北发生巨变,先是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发生战乱,王氏高丽摧毁了高句丽政权,建立了高丽政权。靺鞨族群中粟末靺鞨于公元698年到926年,受唐王朝册封,建立了渤海国,《新唐书》也称他为“海东盛国”。后来,靺鞨族群中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下游地区的黑水靺鞨逐渐强大起来,黑水靺鞨这个族群,内部有多个部落,现在史学家确定的黑水靺鞨内部有16个部落,绥棱县北部、庆安县、北林区这三个地域属于铁骊部族的活动范围。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唐玄宗收复黑水靺鞨。办法是组建一支由黑水靺鞨各部落组成的黑水军,建立黑水都督府,册封首领为都督,其他各部落也设府,首领册封为刺史,隶属黑水都督府。这样就在渤海国北端扶持了一个靺鞨政权,可以达到牵制渤海国的目的,又扩张了唐帝国的东北疆域,可谓一举两得。豆莫娄在此时期变成了达莫娄,这应该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非内部族群发生重大改变,而是中原文献在记录豆莫娄时在中文译音上的变化。除绥棱县北部、庆安县、北林区这三个地域外,绥化市地域其他各县市皆属于达莫娄范围。我们以往的文献中,对这段历史,认为松花江北岸绝大部分地域皆隶属黑水靺鞨,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此时当初的豆莫娄已变成达莫娄,并长期存在于唐代,这个族群还没有被黑水靺鞨吃掉,尚属于独立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族群。
。。五代十国时期,渤海国四分五裂,一部分渤海人逃亡到达莫娄族群生活的区域,并最终战胜了达莫娄政权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另一部分渤海人进入当初黑水都督府的范围,而此时的黑水都督府早已随着唐王朝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无力抗击逃亡而来的渤海人,这些渤海人占据了黑水靺鞨的土地,与这里的黑水靺鞨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进而演化成一个新的族群,中原人把这个新的族群称为“女真”族。这个时期,女真族属于融合、形成、发展时期,势力范围主要集中于小兴安岭东部。他们并没有越过小兴安岭并把势力范围推向平原,因此,在这一时期,绥化市全境属于渤海国后裔势力范围。
。。辽代、北宋时期,女真族群开始强大起来,势力范围向西越过小兴安岭进入松嫩平原,向南进入辽河流域,并继续向南延伸。此时期,契丹已经在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壮大起来,他们的势力范围逐渐向东南方向延伸过来,并在东北方向开始与女真族群的相遇。处于松花江北岸的渤海后裔夹在东西这两大族群中间,面临被灭亡的命运。
(资料图片)
。。女真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落后,于1115年于在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定鼎立国。绥化市地域进入金代,可证的古城至少有5座。从这些古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铁器农耕工具,证明此时期生活在绥化的先民已经步入农耕时代。全市境内的金代古城有3座按照周长大小可以排进我省前5名。一座位于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东八里屯西北300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实测周长3761米;一座叫山湾古城址,实测周长3460米,位于兰西县榆林镇林安村城山屯南50米处;第三座位于兰西县东方红乡双城村郝家子屯,在今泥河水库的西侧,实测周长3910米。周长越长,城的规模越大,居住的人口越多,围绕城池辐射周边的耕地就越多。因此根据这些古城遗址我们可以明确的了解到,金代时期,绥化市地域已经很繁华了。
。。兰西县南山有座王子陵,墓主人为完颜亨。他与当时金朝第4任皇帝完颜亮是堂兄弟关系,他勇猛过人,但不擅权谋,因为权力之争,金正隆六年(1154年),被完颜亮杀害于广宁府,广宁府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北镇市。和完颜亨一同被害的还有他的妻子徒单氏和妃子,还有他的儿子完颜羊蹄。兰西有完颜亨的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兰西地域为完颜亨的封地。完颜亨为芮王,王都有自己的封地。从1939年日军曾对这个墓进行过盗墓挖掘来看,当时未发现任何东西,属于空冢。近几年,历史学家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的完颜村发现的历史和金史对应起来,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段历史。完颜亨被害后,其族人为躲避完颜亮的诛杀,带着完颜亨的骨灰连夜前往甘肃,此地因驻守的将军曾是完颜亨的部将,而成为完颜亨后裔逃亡的地点。完颜亨的另一个儿子完颜拐山为避免完颜亮怀疑而留在金国继续任职。完颜亨是全市境内可以明确的金代著名历史人物。
。。元代,室韦的后裔蒙古强大起来,其势力范围从黑龙江上游地区向南越过嫩江并逐渐向东南部扩展。我市明水县繁荣乡古城村东50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实测面积57647平方米。遗址内曾出土蟠螭纹铜镜、铜钱、布纹瓦、陶片、瓦片等,经考古专家论证,确认为元代古城,为乃颜故城。乃颜故城南约20公里处明水县树人乡对面城村内还有2座古城遗址,大小相当,周长都约1500米,曾出土元代八思巴文的大元通宝钱币,确认为元代古城。兰西县北安乡朝阳村簸拉火烧屯南500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实测周长2550米,断代为元代古城遗址。另外,金代的肇州城,肇东的八里城,到了元代,仍沿袭旧称,仍为肇州。《元史》中记载:肇州为“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说明此地居民以蒙古人为主要族群。明水县在此时期属于浦峪路屯田万户府范围。元代,绥化市地域乃颜未被忽必烈击败前皆为他的封地,绥化市地域属乃颜封地的西北方向。除了上述明确为元代古城遗址外,元灭金后,一些呼兰河畔的金代城池遭到破坏渐渐荒废掉了,一些金代古城经过百姓的修复保留下来,并在元代继续发挥着作用。这种朝代叠加现象,在考古方面,金元时期比较明显,所以有的遗址不好断代,一般暂且定为辽金时期、金元时期、辽金元时期三个时期。绥化市呼兰河畔的众多古城遗址中,元代应有新建的,但绝大部分均应为金代遗存。
。。明代时期,中原强大起来,女真族向南发展受到阻挡,最初活动在今天的依兰县的海西女真族群,逐渐向西发松嫩平原腹地发展。此时期绥化地域,元代时期的蒙古人还生活在这里,但长期的战争导致人口稀少。而海西女真族群的到来,填补了大量人口。明朝政府为了管理东北各族群,推行卫所制度,也就是建立军事据点,并派遣军队驻扎,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分化管理各族群的目的。根据《清朝前纪》记载的各个卫所的位置结合谭其骧教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确认绥化市境内在此时期共有7个卫。分别是北林区兀者卫,明水县东部、海伦市北部、绥棱县西北部兀者后卫,望奎县、青冈县兀者右卫,绥棱县东北部、庆安县东北部为兀者左卫。肇东市处于塔山卫范围,安达市处于朵颜卫的范围(设立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明水县西部属福余卫(和朵颜卫同年置)。明代中叶,明政府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女真族的管理,推行迁徙计划,强迫女真族族群向辽河流域迁徙,因此居住在绥化市地域的海西女真族群开始被迫陆续南迁。而在此时期,女真族群内部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人,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计划。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与海西女真联合的多个部族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地域展开大战,联军不敌,惨遭屠戮。自此建州女真一花独秀,成为当时女真族群的霸主。这为他后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奠定了基础。后金建立二十年后,努尔哈赤的儿子忽必烈在后金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清”王朝。此时,距离当初完颜家族建立“大金”王朝已经过去了五百多年。女真族再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再度成为一方霸主。大家要注意的是,随着海西女真的迁徙和族内斗争的惨败,导致绥化市地域自明代中叶起,女真人口开始大量减少。而此时期蒙古族人口尚不能大量地快速增加,导致一些村庄被荒废掉。所以明代,是绥化市地域人口骤减的时代。
。。清代初期,绥化市地域最早的记录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这一年清政府为防御沙俄加强对黑龙江的管理,设立了一条西起今肇源县新站镇、东至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的驿站线路。在这条线路上,绥化市地域有两个台站,根据《黑龙江外纪》记载,分别是布拉克(今肇东市四站镇)和扎喀和硕(今肇东市五站镇),境内长度58.5公里(1985年《肇东县志》)。
。。从清代的历史文献中,我们才更加清晰地知道,绥化市地域的蒙古究竟都是哪些部落,4个旗,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旗、郭尔罗斯后旗、依克明安旗。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郭尔罗斯部首领布木巴被封为镇国公,驻郭尔罗斯后旗,札萨克府在今肇源。光绪九年,王爷府迁至肇东市四站镇东兴村老爷屯。明水县西部通肯河左岸属于依克明安旗。安达市西部地区属杜尔伯特旗辖区,南部属于郭尔罗斯后旗。
。。同治元年(1862年),松花江北岸土地开禁正式开始放荒,导致江北人口猛增。绥化地域各区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村落开始显著增多。黑龙江将军为强化对这些地区的管理,设置建立政府机构派员管理成为大势所趋。绥化市地域,到了这个时期,相继设立了4个厅,按照时间排序,最早为兰西县地域,隶属呼兰厅(同治元年设立),然后是绥化厅(光绪十一年设立)、海伦厅(光绪三十年设立)、安达厅(光绪三十二年设立)、肇州厅(光绪三十四年)。庆安和绥棱地域当时隶属绥化厅,为了便于管理,绥化厅在这两个地域设立分防经历,相当于派出的办事处。肇州厅辖肇东分防经历。明水、青冈、望奎、海伦地域隶属海伦厅。兰西县比较特殊,隶属呼兰厅。
。。《黑龙江述略》中记载:“绥化厅旗户四百六十八,口三千七百九十三;绥化厅五段民户九千五百七十,北团林子武营代垦京旗赋地民户三百”,旗户就是那些居住在八旗官屯的八旗满族人,民户就是在此定居的汉人。按每户五人推算,此时期的绥化厅已有闯关东的汉人五万余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绥化府人口19.3万人;兰西县人口19.3万人;海伦府人口44万人,(《黑龙江省志·人口志》)
。。以上就是就是绥化的古代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绥化自7000多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且直到清末汉人大量涌入,在此之前,皆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