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米长的先导索,如何跨越1000多米宽的江面,并提升至距离江面40米的高空?多方考量后,位于云阳的江龙高速复兴长江大桥项目部专家们想出了乘船过江的方式,并于4月10日顺利完成先导索过江作业,大桥南北两岸实现“牵手”。

▲江龙高速复兴长江大桥顺利完成先导索过江作业,大桥南北两岸实现“牵手”。 通讯员 徐锐 谭启云 乐阳 摄

复兴长江大桥是江龙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1208米,是目前长江上游主跨最大的桥梁。由于主跨大,先导索如何过江便成了工程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资料图】

“由于大桥桥址在江面开阔处,施工难度大,我们历经半年酝酿,提出多个方案,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在无人机牵引和船舶拖拽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比选。”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开州至云阳高速(江口—云阳—龙缸段)PPP项目经理部技术员黄易妹介绍,若采用无人机牵引,易受大风或者大雨等恶劣天气影响,换绳次数多,牵引时间长,成本较高;而大桥桥址处江面较宽,水流速度缓慢,采用船舶拖拽则牵引时间短,成本低,安全性更高,“所以最终选定了牵引船直接拖拽的方式,让先导索跨越长江主航道。”

▲牵引船拖拽先导索过江。通讯员 徐锐 谭启云 乐阳 摄

为保证顺利完成先导索过江作业,10日上午,长江海事部门派出海巡艇和执法人员进行水上临时交通管制,并对该段长江航道封航4个小时。上午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复兴长江大桥北岸主塔下方,一根长达2000米、直径16毫米的先导索,在船舶牵引下开始缓缓前行,驶向南岸主塔。

“用什么样的绳索也是有讲究的。”黄易妹说,考虑到水底可能出现障碍物,最终选择了能够漂浮在江面的迪尼玛纤维绳。这一作业方式的关键点,就是卷扬机的速度要和船舶运行速度配合得当,否则导索沉到水下被障碍物缠绕,就会前功尽弃。

▲牵引船横跨江面。通讯员 徐锐 谭启云 乐阳 摄

经过1小时牵引,先导索成功跨越1100多米的江面,与南主塔下方的钢丝过渡索成功连接,并在南北岸塔顶卷扬机的配合下,提升至江面40米的高空。至此,先导索过江作业完成,双塔成功实现跨江“牵手”。这也标志着复兴长江大桥上部结构施工第一个节点实现重大突破,项目正式迈入上部施工这一真正意义上的架桥阶段。

“接下来,我们将用小绳拉大绳的方式,通过来回3次置换牵引索 ,利用绞盘和卷扬机,架设从16毫米到24毫米、再到36毫米的钢丝过渡索,最后完成直径52毫米的猫道承重索架设,形成猫道主牵引系统。”项目生产经理刘俊辰告诉记者,工程预计5月底完成猫道架设,7月完成主缆架设,今年底进行钢箱梁架设,力争在明年底竣工通车。

江龙高速项目起于云阳县江口镇,止于云阳县清水乡,全长70公里,桥隧比78%,建成后可实现云阳南向与利川、恩施的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向北可经巫云开高速衔接银百高速,形成一条新的北上通道,缩短该方向运营里程,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届时,由重庆中心城区到龙缸景区的车程,将由目前的5个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以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