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的佳绩,在金牌榜、奖牌榜位居“双榜第一”,取得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开闭幕式等环节,中国残疾人演员也参与其中,展现中国残疾人事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中国冬残奥运动员以拼搏奋进的姿态,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一次次惊艳世界: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杨洪琼独揽三枚金牌、中国轮椅冰壶队低开高走卫冕、中国残奥冰球队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便获得铜牌……伴随着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北京冬残奥会的颁奖仪式上升起,中国冰雪项目残奥运动员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赛场之外,更多残疾人也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酣畅与精彩。基层社区内,适合残疾人的健身器材日益丰富;各类学校中,残疾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组织的排舞、啦啦操、旱地冰壶等运动项目;“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中,直接参与的人数从最初的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近年来,众多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我国城乡残疾人就业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还有数十万残疾人每年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残疾人并不是‘特别’的群体,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从事多彩的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
北京冬残奥会高质量的无障碍环境给各国专家和运动员留下深刻印象。在北京冬残奥会的带动下,全国无障碍设施覆盖率持续提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北京冬残奥会已落下帷幕,但我国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将持续提升。(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