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华丽程度已经可以比拟某些软科幻电影,而这些华丽的视听,不仅没有降低本片的严肃程度,更对观众代入和体验到老年痴呆症裨益巨大。

“开源节流”,时代所需

疫情肆虐的三年,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开源节流”成为电影公司的普遍共识。单场景电影非常符合“开源节流”的宗旨——

“节流”,很好理解,单场景电影的成本之低让其他形式的电影非常艳羡,极少量的场景,甚至只有一个场景,基本还都是室内场景,置景费用极低,也省去了转场成本,因为不用等外景的天气变化而减少了不可控的开支;极少量的演员出镜,使演员劳务费用、食宿开支等巨降,大幅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单片成本和制作难度的降低则意味着同样的总成本甚至更低的总成本,单个电影公司的影片产量甚至能不降反升。

“开源”,成功的单场景电影不仅有着不一样的精彩,还能给影片本身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因其成本极低,所以收回成本甚至盈利都比其他形式的电影来得容易。还是以极端化的《活埋》为例,制作成本250万美元左右(主要是瑞恩·雷诺兹的片酬),全球票房1900万美元(还不包括DVD、在线播放等收入);《完美陌生人》,制作成本在200万美元左右,全球票房3200万美元,迄今已被俄罗斯、西班牙、黎巴嫩、土耳其等18个国家买走翻拍权,而每一版的翻拍权预计都有接近百万美元的盈利,当然也包括中国版,中国版改名《来电狂响》,虽不算成功,但也砍下6.4亿票房,出品方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这是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不过即便不算知名,此类电影收回成本的压力也相对低得多。以《套装》为例,制作成本500万美元,截至目前全球票房360万美元,加上流媒体版权收益、翻拍权收益(本片很适合翻拍)等等,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这还是在此片作为单场景电影投资极高的情况下。

诚然,商业电影的主流永远都是多场景电影,场景越多,影片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单场景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在疫情时代,在对电影单片成本极端苛求的时代,似乎也有着焕发生命力的可能。与此同时,此类影片对电影从业者内功的要求苛刻,在市场条件很难支撑大量大体量电影拍摄的当下,这不失为一种厉兵秣马的手段,值得尝试。(八碗)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