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节目季度一拉长,收视率就会出现明显下滑,观众们没了新鲜感,少了期待也就没了追下去的动力,当然,节目模式与更换嘉宾阵容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芒果台经营类综艺《中餐厅》如今来到第六季,同样出现了类似问题。

被网友们吐槽毫无新意的节目流程。


(相关资料图)

明星素人职业碰撞。

避免不了的偶像包袱与环境生成的天然距离,让观众们感受不到人间烟火。

直到第六季也没有爱上做菜的黄晓明,首次被下放综艺的殷桃,大玩“吃货”人设,却在某书上猛推节食拒碳的尹正。

你很难把做饭、厨师、跑堂,这些字眼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中餐厅》本就是一档慢综,如果不接地气,那所谓“向往的生活”则不再向往,好在诸位明星嘉宾随着节目推进渐入佳境。

可靠着剪辑来展现厨技,每天开门备菜等客人,一期复一期,也不是办法。那怎么办呢?请飞行嘉宾,这不,那姐就来了。

为什么要找那英呢?

第一有交情,第二《乘风破浪》两季元老,话题制造者,炒梗大师。

两档节目又几乎同期录制,离得不远,来串个场子自然没问题。

更何况身为浪姐“大姐大”,那英上综艺总忘记带脑子的“直肠”属性,无论走到哪档节目,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前往《中餐厅》拍摄地时,山路十八弯,那姐晕车刚吐完还没缓过劲就被迫营业,只要进了镜头状态直接拉满。

首先跟一队沈阳老乡混进现场,还直白地问对方:你们是真一家人,还是“假”一家人?难道他们不是群众演员?要不然谁愿意大老远跑这山上来吃饭?

这灵魂拷问,刚登场就给节目组来个暴击,想必镜头外的导演们正瑟瑟发抖。

那英社牛这劲儿一上来谁也拦不住,临时充当起跑堂,给上菜晚的顾客道歉,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对不起,吓到食客喷饭,那姐大嗓门吼上热搜,这是殷桃之后《中餐厅》再上榜的最新词条,网友们评论:头一次听到这么硬气的道歉。

没想到,那英的串场给《中餐厅》注入了些许活力,她没有进入角色非要去扮演一个经验老道的服务员,反倒处处出错,忙中添乱,这就很符合明星人设。

本来就不懂,也不是自己擅长的,何必拿着端着,非得靠剪辑,人为安排,硬去打造自己什么都会的样子呢。

社交尴尬挂在脸上无需掩饰,不想带小孩那就直接拒绝,不高兴我就说NO。

亲子课堂,那姐随便应付几下转身开溜。

认可洗碗扫地也绝不带小孩,表情管理一度失控,反观陈立农很有耐心。

开心的大男孩蛮有感染力,投入专注,孩子们开心,他也很开心。

我觉得像那英这种性格更适合《中餐厅》,她会拍出一些反差感,既能保留明星架子,也能拉近明星与素人之间的距离。

中餐厅本来就是一家明星餐厅,那我们就以明星身份去接待到店的客人,完全没必要刻意去打造普通人设,如果真普通了,又有谁会大老远来捧场呢。

就像那姐刚来时说的,如果不是群众演员,能跑这来吃饭?

披荆斩棘的哥哥们搞的那个《大湾仔的夜》就很不错啊,每期都会邀请几位香港老牌艺人来互动,谈谈过去,聊聊现在。

几位哥哥也不是什么厨艺高手。

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它是有成长过程的,接地气指数还蛮高。

《中餐厅》第六季,前期过度太过慢热,倒是那姐一来迅速让场子热起来了。

这一期的播放量直线上升,浪姐大姐大,不愧是综艺收视福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