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阳光已照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刚刚过去的2021年,武汉再次一年开通三条地铁线路: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三条线路通车总里程达75公里,创下武汉市年度通车最长里程纪录,实现城市重点功能区地铁全覆盖,运营里程达到435公里,位居全球前十。
这一年,武汉地铁在收获骄人成绩的同时,背后凝聚着建设团队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他们在一线工地上付出,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啃下多个施工重难点
隧道悄然穿越黄鹤楼
2021年12月25日,地铁5号线开通前夕。徐家棚站内巨幅艺术墙上,漫天的芦苇飘飘,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享受。
艺术墙前,地铁5号线建设团队穿着整齐的工装,显得格外精神。他们在镜头前合影,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人群中,5号线青山项目部一级项目经理陈昆充满欣慰和自豪,笑得格外开心。
通车在即,陈昆不由得想起当时“入场”的情形:在施工单位入场之前,他就带着第一批11人团队提前入驻,开始“开荒”:现场踏勘、确定打围方案……
2020年7月26日,武汉长江汉口站水位超警戒水位。由于5号线顺江而建,位于和平大道的11个车站距离长江较近,建设团队成员随时处于防汛备战状态。“我们当时就住在现场活动板房里,24小时坚守现场,在武汉也像是‘出差’的感觉,明明在武汉,却不能回家。”陈昆说,当时长江水位非常高,为了保证所有车站安全,他们拿出“一站一案”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全部到位。经过连续坚守,所有车站经受住了长江高水位的考验。
与陈昆一样,那段时间,5号线武昌项目部一级项目经理胡静,同样带领武昌项目部全体员工,连续一个多月24小时值守现场,高标准完成集团公司市级防汛一分队的防汛备战工作,“那一个多月,每天心里的弦都绷得紧紧的。”
彭司暗挖区间作为5号线的区间控制性节点工程,先后下穿京广铁路、黄鹤楼公园、长江大桥引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作为业主代表,于洋多次带领参建各方现场踏勘,优化施工方案。每天下班后,他组织施工、监理单位、作业班组召开晚例会,总结当日隧道开挖、支护喷锚作业的详细情况,解决施工班组遇到的切实困难,细化安排下步工作,不断调整打设炮眼的角度,优化每次的装药量,以达到最优的爆破效果,同时把对周边的震动影响降至最小。
复兴路站3号风亭、4号风亭是制约复兴路站消防验收的关键部位,为充分利用有限施工场地、节约工期,业主代表王振洋坚持每天梳理工程进度,并列出第二天的进度“计划表”,从每一根桩的施工顺序到车辆的进出时间段、吊装的时间、地面开挖的设备和人员分布等都进行细致的安排,甚至详细到每一块地砖、每一根栏杆的到货时间、安装时间,确保现场设备、劳动力有序运转,将原定45天的施工时间缩短至18天;
“今天有条件能干完的活,绝对不能留到明天!”这是业主代表舒计步的原则。复兴路站装修过程中,他每天盯在现场指挥,嗓子整整哑了一个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一天走了43892步,两个白天一个晚上加起来仅睡了不到两个小时;
作为二级项目经理,熊淼进入武汉地铁以来,一直负责轨道工程施工,5号线已经是他负责的第8条线路了。“我不能凭借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就有所松懈,5号线作为武汉地铁首条无人驾驶线路,在工程细节上必须更加严格要求!”正是这种“精细精品”意识的引领,5号线轨道工程不仅顺利通过验收,很多数据都高于验收标准。
长江左岸最美观江地铁
诠释“精细精品”追求
去年春节,武汉地铁16号线一级项目经理周歌军没有回家。面对建设工期压力和疫情防控需要,他果断提出春节施工不“打烊”,带领16号线建设团队,与全线参建单位3000余名建筑工人一起,留守工地过大年。16号线也成为武汉市率先全面复工复产的建筑工地之一。
建设精细精品地铁,工地执行“样板先行”制度。二级项目经理张帆介绍,所有单位进场后首先完成“样板段”的施工,经过地铁集团各部门优化、验收后,在后续的大面积施工中予以高标准执行。
在负责东荆河停车场、5标老关村主变等施工管理中,业主代表谭从龙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对已完成的结构和隧道,安排人员分片区进行全面巡查,建立缺陷统计动态管理台账,定人定责定时完成缺陷整治工作,确保“精细精品年”的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国博中心南站长534米,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体量大、工艺复杂、安全风险高,是16号线的节点工程。业主代表石径长期坚守工地,倒排工期节点,抢晴天、战雨天,打赢了抢工期、保进度这场硬仗。确保全年无质量缺陷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博中心南站土建项目还获得江城“十大智慧工地”、“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针对地下溶洞较多的现状,一级项目经理郭金黎带领建设团队,成立QC攻关小组,对岩溶注浆预处理进行深入研究,QC成果“提高区间高架桥梁桩基岩溶注浆检验合格率”,在武汉地铁集团面向全体施工单位征集质量创新创效成果评比中,荣获优秀成果奖。
在紧张的建设中,16号线建设团队也展现出国企的责任与担当:先后参与建成了武展方舱、武汉客厅等五座方舱医院;面对江城汛情,建设团队组成了汉阳片区唯一的一支市级防汛尖刀分队,连续27天坚守在防汛一线,力保汉阳片区平安度汛。
90后小伙忙得没空结婚
参建地铁开通成为最美礼物
河畔旁,树荫下,嬉戏的孩童、阅读的青年、舞蹈运动的人群……武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码头潭公园站,这幅主题为《趣》的艺术墙壁画,吸引了众多乘客的目光。
业主代表陈锦泉,也曾多次在此驻足。壁画里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是那么真切地感受过。但因为投身地铁建设,他延迟了自己的婚礼。
从2017年入职到2021年,陈锦泉一直奋战在项目一线,以工地为家。遇到工地“大干抢干”,为顺利实现码头潭公园站到新城十一路站区间冷冻法联络通道完工、全线轨通等节点目标,他与恋爱十年的女友婚礼一延再延。
6号线二期是他参加工作后完整修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持续的高强度、精细化管理作业,工程一环套一环,一步紧接着一步往前走,真的忙得没时间结婚。”陈锦泉说,随着6号线二期的开通,“也算是给我的最美结婚礼物吧。”
6号线二期项目部成员大都是“90后”。作为武汉地铁建设的老员工,一级项目经理廉照志一边抓项目建设,一边带新人,“年轻人工作经验、现场管理经验缺乏,以身作则、手把手传帮带是我的责任。”
2019年上半年是军运会项目的收官时期,6号线二期海口三路、二雅路、五环体育中心位于改造线路上,在工程大干快干的几个月里,廉照志始终坚守在项目上;在疫情防控中,他主动参加建设长江新城方舱医院;2020年汛期,他带头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吃住在工地,扎实的作风,也深深感染、带动了身边的一群年轻人。
作为地铁建设的一名老兵,业主代表蓝轶高标准要求施工、监理管理规范化,质量问题责任到人,做到“质量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再小的一个细节,再小的一道工序,都是武汉地铁人必须做到极致的追求,是他们建设这座英雄城市留下的印记。(吕锐 曾斯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