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12月11日举行的2022环球时报年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走势会比较乐观,会有6%的GDP增长,重要的就是“让整个经济体每个细胞充满活力”。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寻找转机,中国破浪前行”。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明年经济最大的灰犀牛还是人口与劳动力形势。他做了一个简单计算,明年开始劳动力减少1000万,退休的人一般是高收入人群,假设他们创造的收入是每年10万元,这其实相当于他们年均收入是1万多亿元。“1万亿元,就相当于去年GDP的1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往下拉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这是供给一边。所以,我个人觉得灰犀牛事件已经明明白白出现,在这方面我们得花大力气来应对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以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爆发式地增加,是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亮点所在。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目前,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企业采取了抱团取暖的策略,“包括我们与华为的战略合作,与很多上下游企业进行产业生态的互动,形成一个很好的自给自足的氛围”。她同时指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还是要保持警醒。比如,在一些基础理论、原创模型等等颠覆性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中国企业还缺少引领能力,“以基础学科为例,虽然我们国家已经产生一些有全球影响力的学者,包括在图像识别与语音识别上,但是深度学习理论体系与新型学习方式等颠覆式技术主导权,还是被全球的几个巨头所掌握”。

因此,杜兰认为,应该更加强调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包括一些新技术的基础理论,会成为中国争取下一步颠覆性创新的话语权的关键。(蒋菡)

推荐内容